《漫长的季节》,我看了2遍

《漫长的季节》,绝对是近几年我看过的最佳电视连续剧,可能没有之一,我感觉它应该就是最好的。

如果跟美剧比,我觉得它几乎可以跟《绝命毒师》和《风骚律师》这2部神剧一较高下。

我知道这个剧也是很无意的,是去年底回上海度假的时候,在父母家里电视上正好看到当时在放这个剧的某一集的一些片段:三个老男人冒充物业,被识破后带到局子里去问话,那段。

我平时几乎不看国产连续剧,但当时我看了一点,就觉得这个剧里的几个主演演的很好,举手投足和对话有一股子那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很吸引我。

当时我就记下了片名《漫长的季节》,回去一搜在油管上就有。

在上海度假的时候没有心情静下心来好好的看剧,回到悉尼以后,我在油管上开始看,“几乎”看完了这个剧,觉得非常非常好看。

为啥说“几乎”呢?是因为在油管上搜“漫长的季节”,排名第一的就是一个该剧的playlist,但是里面缺了2集,不知什么原因被隐藏了。

我当时看的时候没注意,就在这个playlist里面一集一集地接着看,结果看完了都不知道自己漏了2集。

导致的结果就是,我看完整部剧,觉得有些剧情没有搞明白,再去网上搜剧情解析,才发现自己有些地方没看到。

所以如果有人看了这篇文章,也想去看看此剧,不要犯和我同样的错误,自己手动一集一集搜,而不要去看那个播放列表。

我自己看完以后,觉得该剧很赞,又推荐老婆跟我一起看,我顺便也再看一遍重新捋一捋剧情。

因此最近,我们两个人在家吃中饭的时候,只要没事,就打开我新买的FireTV,一起边吃中饭边看一集。一集挺长的,平均有1个小时左右吧。

一共12集,我们两个没有每天看,所以后来断断续续也看了有半个多月吧,今天终于完整的看完了一遍,我完成了二刷。

哪怕是第2遍看,还是觉得很好看,虽然已经知道了全部的剧情,但是第2遍看重新去欣赏每个演员的演技,导演拍摄手法,剧情的前后呼应,和一些第1次看的时候遗漏的一些小细节,还是觉得非常地耐看,不失为一部精心制作的好片子。

该剧在豆瓣上评分惊人的高,9.4分,不过我给它打分应该也会给个9分吧。

这个剧看的时候还是有点烧脑的,因为有3条时间线互相贯穿交叉地进行,有2条时间线说的是90年代的事情,还有1条时间线说的是20年后的事情。

所以在看的时候,剧情经常跳来跳去,有时候讲的20年前,有时候又跳回到20年后,导致有点地方会搞不明白,但是慢慢的抽丝剥茧,看到最后应该就会真相大白,所有疑团都会解开。

整部剧节奏非常缓慢,但是我非常喜欢。看第一集就很有那个味道,那种运镜有一种拍电影的手法和感觉,而不像普通电视剧。

豆瓣上一个最高赞短评说:“如果这部剧因为节奏慢被骂,那么错的不是剧,是我们被短视频侵蚀的人格。”

的确如此,我们大部分人被现代的快节奏弄得越来越没有耐心,消费任何东西,都希望短平快,而逐渐失去了慢慢欣赏一个东西的能力。

甚至于有很多人平时都没有耐心看完一部电影,只喜欢看那种10分钟讲完一个电影那种视频,更不用说这样一部10几20个小时的慢节奏电视剧了。

这个剧属于悬疑犯罪片吧,我觉得,但是它又不只是说破案,它讲述了两代人的小人物的人性和命运,亲情友情和爱情。

几个主角的演技非常到位,而且因为故事跨度有20年,里面好几个演员都分别演了同一个角色的中青年和中老年的状态,人物的化妆和演技也是相当的好。

比如说主角之一秦昊,他同时把一个角色在青年时期的青涩,文艺,腼腆,多情,和中年以后的世俗,油腻,慵懒,同时都演的很好。

一些配角也都演的非常好,比如:哑巴弟弟傅卫军,沈墨的变态大爷,王响的老婆,彪子的老婆丽茹,等等。

另外,这部剧里,刻画人性的部分,还有那种小人物被整个时代推着走,而无法改变命运的那种感觉,也是让我感觉非常的接地气,看了觉得很有感触。

这部剧我觉得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看,很可能从50后,60后,到跟我一样的70后,再到80后都可以看看,会找到自己以前生活的中国社会的影子。

90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不一定会喜欢,因为对里面讲90年代的那些故事和场景不一定会有共情。

我不怎么会写书评和影评,除了好也说不出啥别的了,所以大致就写这些吧。

总之强烈推荐这部剧,好书好片子可以反复看,我过一段时间几年以后如果想起来很可能会有兴趣再看一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