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回上海买的最后悔的一个东西

这次回上海,我买了很。。。。多东西。

比如有:2把网球拍,不少衣帽裤袜,眼镜包包行李箱,电动牙刷剃须刀,还有很多数码产品,包括Airpods耳机,充电宝,快充头,等等等等。

大部分东西还是很满意的,我现在平时日常都在使用。

不过有个东西,一开始买来在上海的时候我觉得还不错,但后来一回澳洲就后悔买了。

就是这个,华为 watch fit3。

看了看现在淘宝上最便宜只卖569了,我当初买的时候花了615人民币。

当时买来以后,我觉得这个手表还是相当不错的。

首先是它有很多花里胡哨的表盘可以选,经常可以换换,感觉挺有趣的。

然后它可以记录每天步数,心率,运动这些基本的智能运动手表都有的功能。

还有就是,我用它检测过一段时间睡眠,戴着它睡觉,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可以看看晚上的睡眠情况,会有个图表显示多长时间的深睡,浅睡,快速眼动,醒了几次等等数据。

再有就是,它可以链接支付宝,微信账号,需要支付的时候,抬起手腕,在手表上往左轻轻划一下,就会出现付款码页面,在国内生活的话,可以代替用手机付款码,特别快速方便。

然后还有,它有NFC功能,可以在手表里安装一张公交卡,坐公交地铁只需要把手表靠近读卡器,听到滴一声就完成刷卡了。

以上2个功能我非常喜欢。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功能,比如链接手机里的日历,电话和短信什么的。

还有计算器,闹钟,指南针,计算卡路里等等小功能。

但这些怎么说呢,其实除了睡眠监测和血氧浓度什么的,别的都可以用手机实现,无非就是有的场景下,的确用手表更方便快捷一点而已。

反正,在上海和国内的2-3个月,我基本上就一直戴着这个手表,一开始感觉还挺不错的。

哦对了,忘记说了,这个手表还有个优点:特别省电。充一次电可以用大约一周,这个比苹果手表需要一天一充厉害多了。

但是,后来我发现有个问题,天天戴着这个手表,时间长了,我的手腕的皮肤开始有点起疹子了,有点红肿发痒,肯定是我的皮肤过敏了。

所以这个手表也不能24小时一直不摘,还需要两个手换着戴,不过这个可能只是我个人过敏性体质的问题。

但是当我回到悉尼以后,发现过了几天以后,我基本上就不怎么戴这个表了。

一是我在悉尼外出的时间大大减少,不像在上海基本上天天出门;

二是这个手表对我来说最实用的2个功能 – 付款码和公交地铁NFC在悉尼完全没用了。

其他的一些功能,比如睡眠监测,等等,时间久了新鲜感过去,也就不怎么用了。

最近这个手表就变成我床头柜的一个摆设了,几乎不怎么用了。

所以我后来觉得,这个手表是我回上海买的最为后悔的一个产品。

看着不错,但是其实好像没啥用,有点鸡肋了。

所以我前几天决定把它处理掉。上网看了看,同款手表在澳洲Amazon竟然原价要300多刀,现在打折也要200多刀。

搞不懂,同样的东西,为啥在国内只卖500多人民币,是欺负澳洲人傻钱多嘛?

于是,我拍了几张照片,把这个表挂到了facebook marketplace,开价$135 (澳洲价打个6折)。

本来觉得可能不太容易卖出去,但没想到过了2-3天,有个人来联系我了,还价到$120,我立刻同意了。

昨天这个人来把手表买走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皆大欢喜。

对他来说,只花了半价多一点点,买了块9成新的表。

对我来说,处理掉了一个无用的鸡肋,而且还好有地域差价,只比我买来的价格亏了一点点。

不管怎么样,也算是低成本试用和体验了一个新的数码产品,我也算过了把瘾,只是可惜用了以后发现不适合我。

比较起来,我虽然没用过苹果手表,但我相信苹果的功能应该会更多一些,因为毕竟苹果手表还可以装很多app,而这个华为的似乎除了可以下载表盘,没有除了官方以外的app可以下载。

还有苹果手表在悉尼的话就可以完成支付和做公交的功能了,因为可以用 apple pay。

但是我觉得我应该不会再想尝试再买个智能手表了,因为对我来说,它在手机之外的附加的价值实在是不高。

我觉得可能经常运动跑步骑车的人,一款智能运动手表对他们可能会更有用。还有可能是一些在身体健康方面有特殊需求的人,戴上表可以监测身体的各项数据。

好了,折腾完毕。

我还是老老实实,带上我的那只花了几十刀买来的“非智能”手表,就用来外出时看看时间算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