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邀请我去录一期 Podcast

前两天,在小红书上收到个私信,竟然有个人想邀请我去录一期podcast,谈谈房产投资和财务自由的话题。

我当时第一反应还有点小激动,在考虑要不要去试试。

一方面是我本来就挺喜欢 podcast 这种媒体的,我自己平时就是个比较重度的 podcast 收听者。podcast 和读书一样,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最近几年以来,我大概没有一天离开过 podcast的。

另外一方面,不可否认,我感觉到了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好像自己是个人物了,竟然有人想邀请我做嘉宾去录一期节目。

去看了看私信我的这个播主的 podcast节目,他好像是专门做澳洲房产方面中文内容的,频道还比较新也就做了5-6期节目吧。内容基本上是以访谈为主,找一些在澳洲的房产投资人,和从业者,聊聊贷款,投资理念,成功故事等等这些内容吧。

不过后来想了一想,还是婉拒他了。

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第一,我现在觉得自己啥也不懂

虽然我算是在过去的10年里,自己在澳洲亲自投资过一些房产,也看过不少房产方面的书籍,甚至曾经还付过挺高的费用去上过一个经常上电视的澳洲房产名人的课程。曾经在房产方面花了很多很多精力时间。

我或许对澳洲房产的投资理念,税务,贷款,等等算是比普通人多了一些经验吧。

以前做Youtube频道的时候,我曾经自信满满,以为自己很懂了,还很自以为是,不自量力地做过一些房产投资理念的视频。

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我是有点飘了。半瓶子醋晃起来特别响。

真的不是谦虚,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其实什么也不懂。

我的房产投资之路,总体来说并不成功。有运气的原因,也有投资理念和方法的原因。

总之我并不觉得我是一个可以分享我的成功经验的房产投资者,说老实话,失败和踩坑经验倒是不少。呵呵😄

第二,我不是一个口才好的人

我一直很羡慕那种张口就能说很多有条理的话的人,也就是口条很顺的那种人。我不行,虽然不至于笨嘴拙舌,但肯定不是反应快的那种。

我从小讲话很慢,别人问我一个问题,我往往需要想半天才能回答。

比如我老婆问我:中午想吃啥,汤面还是炒年糕?

我往往要想一会才能回答她,导致她经常不耐烦。

不知道是不是跟我的 INTJ 的性格有关系,当被问到选择 A 或 B 的时候,我的脑子其实是在飞快运转,正在从各个角度反复权衡两者的利弊的啊。

我的CPU又比较慢,等运转好得出一个比较理性的最优选择以后,已经过去好一会儿了。

所以,日常生活对话我没问题,要是做节目,被人问一些复杂的问题,我很可能要想半天,才能给出一个我自己觉得比较有条理,自己又满意的答案,估计主持人要吐血了。

顺便说一下,我写作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打字要比讲话慢多了,我基本上可以一边思考,一边就让我的思路在键盘上打出来,还是比较顺畅的,这恐怕也是我比较喜欢写字的原因吧。

第三,现在的我只想做个匿名的普通人

以前在我做Youtube频道的那段时间,如果有人邀请我去录个节目,或许我会去。但现在对我心态完全不同了。

现在的我只想做一个网上匿名的普通人,自己有空的时候,让思绪自然流淌,写写各种乱七八糟的,天马行空的,有时奇怪有时无聊的想法,或是记录一下日常生活。

我觉得做一个 nobody 很开心。我不想要得到太多的关注,因为太多的关注意味着你必然会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维护自己的形象,也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我曾经写过“怎么学习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是最简单的,同时也是难的。

说简单是因为,做自己不是挺简单呢?谁不会呢?

说难是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荒岛上,真空里,有时候不戴个面具做人真的很难。

当一个人获得太多关注,甚至出名的时候,肯定是无法完全做真实的自己的。

比如像那些娱乐明星之类的,我一点也不羡慕他们,他们或许很有钱,但不一定生活得比我一个无名小卒快乐。

我能想到的可能唯一能够做真实自己的明星就是王菲了,她似乎就是一个我行我素,无所谓别人怎么看她的人。这样的人太稀有了。可能还有周润发,发哥经常被拍到在香港街头跑步,在路边摊吃东西,就跟一个普通路人甲一样,完全没有明星光环。

像他们这样的人会活得比较开心吧,没有偶像包袱,无所谓别人的眼光,能够做自己。

其他可能真的不多了,太多的人都喜欢争着抢着挤到聚光灯下,为的无非是“名利”二字而已  

当然我绝对不是说我这种小人物能去跟大明星比。只是想到这个打个比方而已。

总之,我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过过自己庸庸碌碌的平凡的小日子就好,这样的日子让我觉得很平静,很舒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