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你担心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这句话在我看来,似乎不太对,应该改为:人有远虑,必有近忧。

因为对未来的事情想的太多,反而会让人短期内焦虑。

这次回国度假是我们经历过的最长的一次,离开悉尼整整30几天。在走之前有好几件事情让我比较担心:卖房子的settle,车子的电池,猫的寄养。

先说房子的settle – 前阵子卖了2套房子,其中有1套正好是在我不在悉尼的时候settle,我就有点担心会不会出问题。

然后是车子电池 – 因为离开时间比较久,我很担心回来以后车子的电池耗尽,就发动不了了,事先还花时间上网研究了好几个解决方案。

最后是猫的寄养 – 自从养猫以来,还从来没把他送出去寄养过,他会不会适应新环境?能不能跟别人的猫相处的好?帮我们临时养猫的人还是个留学生,万一养到一半撂挑子了咋办?

然后,一切都很好,卖房当天顺利settle而且当天就收到了所有款项,车子回来后成功发动,我家的猫也在别人家过得很好甚至不想回来了。

我之前担心了很久的事情最后都很顺利,没有发生任何状况。

事实证明,我之前的担心不能说是多余的吧,但是全部都浪费了。

这样的情形其实在以前其他的很多事情上,也上演过多次。

通常就是,当一件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我就会往不好的方面去想,然后开始担心和焦虑。脑子里就像在拍电影一样,把各种未来的可能会发生的不好的场景都演绎一遍,然后拼命思考对策。

但是,几乎毫无例外的,这些不好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好吧,可能也有发生过1-2次吧,比如以前有个很糟糕的租客搬走把我的房子搞得乱七八糟的事件,我之前也担心过,后来真的发生了。但是发生不好的结果的次数真的很少很少,印象里寥寥可数。

可以说几乎所有我人生里脑补过的不幸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所以,我所有的花在想象,担心,焦虑,思考对策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多余的,完全没有必要,而且会让我变得不快乐。

我其实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有时候就是无法劝说自己不去想。

我多么希望自己天生是个神经大条的人啊,那样我应该会快乐很多。就像我的老婆那样,她和我的性格很不一样,可以说是个“马大哈”类型的人,经常丢三落四的,她绝对不会像我一样老是去想这些有的没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记得以前写过一篇看了“清醒地活”这本书的读后感,里面有一个概念就是“让情绪穿过自己”。

我们普通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不太可能像得道高僧那样清心寡欲。但是当不好的情绪升起的时候,要懂得识别它,并且让它“穿过”自己,不要执念于它。

所以可能由于我天生的性格,我自然而然的会是一个比较容易担心的人,所以“担心”这个情绪我是很难阻止不让它发生的。

不过我要允许自己担心,但是不要过于纠结它,让它穿过自己而去。

我希望我能做到这一点,因为那样会让我在有心事的时候,变得更少焦虑,更快乐一点。

另外,我已经很久不做冥想了,因为后来我也并没有觉得冥想对我有什么必要,我平时的生活绝大部分时间还是比较快乐,比较平静的,就渐渐地不做了。

不过以后如果我发现自己又开始为某些事情焦虑,我要继续试一试冥想看看能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仔细想一想,生活里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在未发生之前会令人觉得焦虑,而真正发生了,其实并没有什么。不是吗?

事情往往没有你想象得那么严重,或是甚至根本不会发生。

你之前的所有焦虑都是徒劳无功,徒增烦恼而已。

有一个现在被用得比较滥的,大家都喜欢挂在嘴边的词叫“活在当下”,而很少有人真正能做的到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就是不要去想过去,因为过去你无法改变,也不要去想未来,因为将来你无法预测也很难控制,而是只专注于现在,今天,眼前,此刻。

如果谁真的能做到一直活在当下,人生会简单快乐很多。

最后,我想在这里再次大声地告诉自己:


p.s.

今天看了老高与小茉的下面这个视频,讲了一本书日本畅销书 “不反应练习”,也是说了怎么对付烦恼,有点类似的意思,跟我上面讲的接受和臣服,可能是殊途同归的方法。

评论区有人对视频做了总结:

理解你的煩惱:
1. 儘量用言語精準表達煩惱
2. 閉上眼睛感受自己的心情/感受
3. 將煩惱分類— 慾望型煩惱(過份的期待要求) 憤怒型煩惱(被否定/失敗/壓力) 妄想型煩惱(不存在的煩惱)

排解煩惱的步驟:
1. 出去走走(感受低密度的世界 )
2. 看一下廣闊的世界(僧侶都住深山 )
3. 學會接受自己(人的很多煩惱來自於不接受自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