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寻找自己心中的“月亮”啊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看一本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作者毛姆,我看书很慢,这本书陆陆续续看了有一个多月吧。

昨晚上床后拿着kindle继续看,到了差不多平时睡觉的时间,打算放下不看了,但发现后面还有4章就结束了(全书一共58章,每个章节都偏短),很想知道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就撑着眼皮一鼓作气看完了,一直看到凌晨2点左右。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很有名的书,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哪怕没看过,都至少听说过书名。不过说老实话,我在看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它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以下有剧透。。。

简单来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生活在英国伦敦的很普通的中年男子 – 查尔斯·史特利克兰,职业是证券交易员,有一个外人看来幸福美满的家庭,漂亮的大房子,美貌得体的妻子,和一双乖巧懂事的儿女。

但他某一天突然抛妻弃子,甚至连一句告别也没有就不告而别,放弃了所有的一切,跑到法国巴黎去追寻自己画画梦想。

他不断的画画,但是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赏识和认可 (除了一个可怜的倒霉蛋,结果倒霉蛋的老婆还跟史特利克兰跑了,最后被史特利克兰抛弃而自杀),一生始终穷困潦倒,他对自己的画很不满意,几乎没有卖出去过,他也不屑于卖,有时候送给别人也没人要。

后来,他辗转来到了太平洋的一个小岛,跟一个土著女子又结婚生子,他很喜欢这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可以潜心创作。再后来,他患上了麻风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还双目失明了,但最终他用自己的整个屋子的墙壁作画,画出了临终前的最伟大的作品。

完成了心目中的终极作品,他叮嘱土著妻子在他死之后,把房子烧掉,也就相当于把他的临终遗作彻底毁掉。在他死后,他生前的天才的画作终于被人发现和追捧,变得价值连城。

大致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看起来就是个渣男和疯子的故事,但我觉得看完整本小说后还是挺有感触的。

故事主角史特利克兰做的事情在任何正常人看来属于有违常理,离经叛道,但他丝毫不在乎。在他眼里,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就是追求他的艺术梦想。

他是个不善言辞而且沉默寡言的人,对社交完全没兴趣,对其他人对他表达的善意也经常是怼回去,而且他对自己蓬头垢面的形象,对自己是不是吃得饱肚子,甚至于患重病奄奄一息的时候,对自己也丝毫不在乎。

在别人眼里,他基本上就是一个自私鬼,神经病,甚至王八蛋。

在故事比较开头的地方,有一段对话,可以让读者对他的不正常的状态,开始有一点点了解,反正我当时看了是很不理解的:

背景是,故事里的第一人称“我” – 一个三流作家,受史特利克兰被抛弃的妻子的委托,去巴黎找到了他,当面质问他为啥要作出如此“渣男”的行径,而引发的一些对话:

。。。。。。

。。。。。。

。。。

(又提到他的孩子们)

我只好改变套路。

你看,是不是任何人看了上面这样的对话,肯定会觉得他是一个冷酷无情,没心没肺的王八蛋?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对天上地下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无所谓的人,最后用他的一生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伟大作品。

《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的隐喻,我看网上的解读就是,月亮就是我们抬头所看到的远方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六便士是当时最小的硬币,随处可见,比喻我们的金钱名誉地位,所有世俗的东西。

这本书就是讲了这么一个可以被称为天才的人,放着一地的六便士不去捡,而去追寻他心中的月亮的故事。

我感觉我们社会上99.9%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他这样的人的,包括我自己。

甚至于,我都不知道自己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我活了大半辈子了,好像一直就在捡地上的“六便士”,好像从来并没有一个像史特利克兰那样的,愿意为之去献身的人生理想。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挺羡慕他的。

不过看到故事的最后,一个叫布吕诺船长的话,给了我希望,他和妻子花了20年时间,从一贫如洗,到白手起家,用自己的双手把一个荒岛变成了花园,并且在上面养儿育女,他在讲到自己的人生故事的时候说:

“我不是告诉你了吗,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是个艺术家?我发现自己身上也有跟他同样的渴望。只是他的表现手段是画画,我的是生活。”

所以,作者毛姆借老船长的口,告诉了我们,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能够自己开创想要的生活,任何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只不过我们用的不是画笔,而是自己的生活罢了。

好了,这篇读后感已经写的太长了,就此收笔了。而且我也不怎么会写读后感,网上有太多太多写的比我好10倍的,如果对这本书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我以前很少看名著,因为小时候试图看过几本都看的很累,刻板印象会觉得名著大多写的比较晦涩难读,最近看了几本算是“世界名著”的书,比如《局外人》《杀死一只知更鸟》,《挪威的森林》等等,包括这本,其实都还好。

我发现名著的特点,就是在看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但是就好像喝一杯醇酒,喝的时候感觉味道不咋地,甚至还有点难喝,但喝完了以后往往后劲很大。并且我几年以后会想再去重读。

而看通俗小说,看的时候很爽很痛快,但是就跟吃快餐一样,吃完擦擦嘴立刻就不记得啥味道了。

摘录了一些《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里我很喜欢的一些句子,放在最后。

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即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也不怀恨。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世界是无情的,残酷的。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我们自甘卑屈。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注目。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人的爱情吧。他们的愚昧远比我们的知识更为可贵。让我们保持着沉默,满足于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们一样平易温顺吧。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