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上又见了个小红书上约我打球的新球友,去家附近的一个球场,打了一个小时网球。
打完球,换了套干的衣服,坐在球馆大厅在手机上刷美团,找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可以去吃个中饭。
看来看去,有一个兰州牛肉面的单人餐团购感觉不错,一份牛肉面+5串羊肉串,也才30几元。
继续阅读“当一个人不用再为生计奔波,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一个普通人记录生活和想法的博客
今天早上又见了个小红书上约我打球的新球友,去家附近的一个球场,打了一个小时网球。
打完球,换了套干的衣服,坐在球馆大厅在手机上刷美团,找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可以去吃个中饭。
看来看去,有一个兰州牛肉面的单人餐团购感觉不错,一份牛肉面+5串羊肉串,也才30几元。
继续阅读“当一个人不用再为生计奔波,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今天没事算了下,从去年年底大概10月份躺平到现在,我和老婆两个人都完全没有工作过,也没有任何主动收入,但是从去年9月到今年9月,反而家庭净资产还多了10几万。
我平时有个Excel表格,统计我家的所有资产,每2个月更新一次。
对比了一下total networth,现在跟12个月以前对比,资产是多了10几万。
继续阅读“躺平一年没有收入,算算家里的钱反而还多了10几万。。。”由于我自己是提早退休躺平一族,所以平时对一些躺平的内容比较关注。
其实“躺平”这个词大概也就是近2年才冒出来的吧,以前好像没有这个说法。
我在想,在这个词被发明出来之前,有什么词可以代替“躺平”呢?提早退休,或是财务自由,好像都不能get到躺平这个词的精髓。
继续阅读“170万在上海老破小里搭伙躺平”前两天某个下午,没啥事约了个朋友出来喝咖啡,聊聊天。
我跟这个好朋友几乎无话不谈,两个中年老男人,在一起聊聊家庭,聊聊房产,聊聊旅游,聊聊游戏,自然而然也又聊到了我们共同关心的,要不要加入澳洲国籍的话题。
以前我也写过好几次这个话题,比如:
继续阅读“一个好朋友决定入籍了”好像以前从来没写过关于Super(澳洲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东西,但是总是被人问过几次关于Super的问题,我也没怎么回答过。
因为我对Super这个东西,说老实话真的并不是很关心。
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的Super账户里没多少钱,也就一共几万澳刀吧。老婆的Super账户更少,因为她自从来澳洲以后就没怎么上过班。所以我们2个人的super加起来,只是我家总投资资产的一个零头。
继续阅读“为啥我不放钱进Super”今天在网上看到这张图,退休年龄和平均死亡年龄的对比图。左边是退休年龄,右边是平均死亡年龄。
这个数据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不知道,相信应该是经过一些统计数据得出的结果吧,但随便看看就好,不要当真。
不过按照这个表格来看的话,好像每早退休一年,预期寿命就可以多活一年呀。
继续阅读“看来我老婆活到100岁问题不大”我这些年写过不少跟财务自由有关的文章,可能给人一种错觉,我是拼命在推销一种关于“财务自由,提早退休”的信仰或是理念,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去大说特说一番。
但其实,现在我对别人能否实现财务自由,丝毫没有兴趣。
我想我比较喜欢介绍财务自由和提早退休的理念,无非就是一种人类天生的喜欢分享的欲望罢了。就好像我发现了一处美景,想叫别人也来看看;发现了一本好书,叫别人也去读读一样。
继续阅读“我对别人能否实现财务自由,一点兴趣也没有”昨天中午,和一个好朋友约了去Burwood吃饭喝咖啡,作为2个都已经提前退休的70后中年老男人,自然又聊起了养老的话题。
(顺便吐槽一下,现在物价这么贵了吗?中午吃一个普通的鸡肉香菇煲仔饭都要$22刀了吗?😭 )
他和我差不多时间来的澳洲,我俩都一直只是PR,没有入籍。
继续阅读“入籍 or 不入籍,这是一个问题。。。”我们一家三口移民澳洲也有10来年了,一直是PR身份,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入籍。是否加入澳洲国籍,永远没有一个明显最好的答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保留PR或是加入国籍,各有利弊,不可能两边的便宜都占了。
以前在工作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作为PR,似乎和加入澳洲国籍以后成为Citizen,不管在生活上或是福利上,并没有感觉到有太大的不同。除了一些政治上的权利义务的区别,不过对政治我们本来就从不关心。
继续阅读“我作为一个澳洲PR的困局”自从移民澳洲以后,我就没有再交过上海的养老金和社保什么的。我自己在支付宝里查了一下,以前我工作的时候,一共加起来大概交了12年的社保,据说要交满15年,以后退休了才能有退休金拿,所以我至少还差了3年。
我有个在上海的表姐很热心的,前2年有一次不知道怎么,问起我有没有自己交社保,我说没有。
那个时候因为疫情回不去,不过她说她认识社保中心的人的,这个可以代办的,就去我父母那里拿了我们的身份证户口簿什么的,去帮我和我老婆都办了个什么“灵活就业”的自己缴费的社保,每个月从银行卡里自动扣钱。
继续阅读“我打算先交满15年上海的社保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