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了支付宝里所有的标普500 ETF基金

我在2-3年曾经详细介绍过美国的标普500 (S&P 500)指数,它好在哪里,以及为什么我们普通投资者应该长期持有它。

标普500果然也没有让全球投资人失望,最近3年回报达到了35%以上,相当不错的成绩。

最近我在研究怎么在中国用人民币买美国的标普500 ETF,由于我没有中国的证券账户,所以只能买场外基金,支付宝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平台,关键是方便。

继续阅读“我比较了支付宝里所有的标普500 ETF基金”

勇敢者的游戏?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想移民澳洲

最近我挺喜欢看窦文涛的圆桌派的,偶尔听到以下这段话,我还觉得挺有感触的,忘了是哪个嘉宾说的了:

“中产润出国,是个勇敢者的游戏。只有少数勇敢的人,才会如此去尝试。从一个从小到大长大的环境,舒适区里,连根拔起,到了新的环境,没有社会基础,没有人际关系,什么也没有…   ”

后面想不起来了,反正大意如此,非原话。

继续阅读“勇敢者的游戏?说说我当初为什么想移民澳洲”

明年日子会比较难过,我的2套投资房固定贷款都到期了

最近我的2套投资房的贷款固定利息前后到期,一套原来fixed 2年结束,从3.29%直接跳升到6.16%,另一套之前fix了一年6.24%,现在一下子变成活期6.75%。

这样一来,从新的财年开始,每年房贷利息就一下子增加了1万多刀。

本来还是正现金流的2套投资房,妥妥的变成了负现金流。

继续阅读“明年日子会比较难过,我的2套投资房固定贷款都到期了”

有没有想过独自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旅行?

写字这么多年,我发现一个现象:”过时不候”,或者叫”过期作废”。

因为有时候,甚至是经常,会在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灵光一闪的idea,但模模糊糊的没有成型,我就会把它简单地记下来,希望以后定下心来有时间了,把它想清楚了,慢慢再好好写,但是往往过了那个moment,就再也没有那个动力和激情去写了。这导致了我的草稿箱里,积压了很多的ideas,但当我过段时间再去翻看的时候,往往一个也不想写了,没有那个感觉了。

继续阅读“有没有想过独自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旅行?”

记一位英年早逝的好友

今天早上,醒来但还不想起床,在被窝里赖床,脑子还并未100%清醒,似睡似醒的状态。

不知怎么地就想起了他,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好朋友,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小时候的一些点点滴滴。

我和W是在初二认识的。他的姓是W开头的,就叫他W吧。

继续阅读“记一位英年早逝的好友”

文章如果没啥人看,那就说明我的路子对了

我跟互联网上绝大部分博主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我真心不希望我的公众号有太大的阅读量。

大部分正常情况下,我写的每篇文章阅读有小几百,我感觉已经不少了。但是有时候某篇文章会一不小心写出了几千甚至几万的阅读,就会突然增加了很多关注,这个我会觉得很惶恐。

继续阅读“文章如果没啥人看,那就说明我的路子对了”

喝了一辈子茶,我刚知道原来红茶绿茶就是一种茶啊!

昨天Youtube给我推荐一个视频,标题是:安然,给年轻人的喝茶第一课

我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一个经常喝茶的人,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或多或少从小到大都喝过不少各种各样的茶吧。

出于好奇,我点了进去看了看,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是被震惊到了。

继续阅读“喝了一辈子茶,我刚知道原来红茶绿茶就是一种茶啊!”

为什么我在明知被动收入不够的情况下,还是提早退休了?

我在最开始设定提早退休的目标的时候,是打算根据通常的 FIRE 4%的原则,把我的股票portfolio 做到 100万澳元的规模,这样我估算差不多每年有 4万的被动收入,就可以实现一个“低配FIRE”。

对很多家庭来说,拿4万的被动收入过日子,简直是低的离谱,但这个东西见仁见智,关于这个我也曾经写过: 财务自由需要多少钱?

一方面是 100万这个数字,正好凑个整数,本身感觉就是个里程碑的数字。另一方面,我的估算就是我的家庭平时的日常开销,差不多就是4万左右一年。当然,这个4万一年的家庭开支,是在还清房贷的情况下。

继续阅读“为什么我在明知被动收入不够的情况下,还是提早退休了?”

怎样申请中国绿卡

上个月,我跟一个同样是澳洲PR的朋友吃饭,并讨论了是否要入籍的问题

在那个帖子里,还搞了个小投票,得到的结果是:在澳洲的中国人里边,PR数量大约是已入籍的2倍,也就是说大约1/3的移民加入了澳洲国籍。

虽然我的投票只有200多人参与,采样率很小,但是这个数据也是跟我看到过的一个正式统计数据类似的,即大约1/3的澳洲移民会选择加入澳籍。

继续阅读“怎样申请中国绿卡”

为啥中国老年人就是只喜欢待在一个地方呢?

昨天跟我妈妈视频通话的时候,她告诉我,上海现在已经很热了,最近都有36-37度左右,甚至到38度了,她和我爸爸每天都要在家里开空调,否则热得受不了。

我挺惊讶的,现在才7月初啊,上海已经这么热了吗?

我跟我妈妈说:其实你们不一定要天天待在上海呀,去找一个北方的城市,避避暑,租个民宿什么的,过上一两个月,不是挺好的吗?

继续阅读“为啥中国老年人就是只喜欢待在一个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