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围棋的故事

我从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知道并喜欢上了围棋这个东西,就开始自己看书自学。

下棋必须是2个人的事情,记得当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我还强迫高中的同桌跟我一起学。我们2个人上课的时候,就在小方格本子上划出一个19×19的棋盘,边上课边在本子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圈下棋。

随着对围棋越懂越多,一直到进了大学,我对围棋的爱好与日俱增,在大学里我去上课经常就是带一本教科书,再带一本围棋书,上课的时候不好好听课,就看围棋书,再加上那时也很沉迷于打游戏,导致我的大学成绩非常糟糕。

那个时候Internet还没有普及,身边也几乎找不到人下棋,我周末不上课的时候就去上海人民广场那里的工人文化宫里看人下棋。

那时的工人文化宫里有个棋室,好像花2块钱买杯茶就能在里面泡一天,我在那里看人下棋一看就能看一下午。但里面下棋的成年人多半都是下带彩头的,就是比如双方说好10块钱一局棋,谁输了就要给对手10块钱。我没有钱,水平也不行,所以只能看看。

棋室里有很多人抽烟,乌烟瘴气的,有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现在想来也挺有趣的。可惜后来这个地方就关掉了,我估计上海现在也没有这样的专门下围棋的棋室了。

那时候还很喜欢逛福州路的书店,站在书店里免费看围棋书,有时候有闲钱也会买一本。我估计在那段时间,我看过的围棋书,没有100本,至少40-50本是有的。

围棋是个非常博大精深的东西,规则非常非常简单,但变化无穷,当你研究进去以后,会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无底洞,因为任何人穷尽一生也无法参透围棋的奥妙。所以围棋在古时也有“木狐狸”的别称,你会被它迷得无法自拔。

这个德州扑克跟围棋有点像,因为德扑也是一样,规则非常简单,但是变化无穷。这样的东西好玩的地方就在于,当你学习的越多,你会发现自己反而不懂的越多。

甚至我记得有个当时的日本的超一流九段职业高手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围棋有一百,那么我终其一生了解了百分之七。” 虽然很可能有谦虚的成分,但从中可以看出围棋的深奥。

当时大学期间,那时没有电脑手机,在寝室里的娱乐生活大部分时间就是打扑克牌,在我的影响下,同寝室的同学,也有几个跟我学会了围棋,当然我是这群不怎么会下棋里面棋力最高的,因为他们可以说都是我的“弟子”,虽然我那时候自己水平也很臭,呵呵。

再后来工作了,有了电脑,Internet也越来越发达了,接触到了网上围棋,记得有个很有名的国外网站叫IGS (internet go server),可以在上面跟全世界的围棋爱好者直接连线下棋,而且会有等级和升降级制度。我就每天在IGS上下棋。

围棋是个非常小众的爱好,平时生活中很难遇到会下围棋的人,那个时候BBS很流行,我有一次无意发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BBS论坛,里面有个围棋板块,就经常在上面发帖,一来二去就结识了里边不少喜爱围棋的交大学生。

时间久了以后,我还特地去交大校园跟几个棋友见面,大家面对面下棋。甚至后来我们还组建了了一个所谓的“纵横棋社”,最活跃的时候有10几个成员吧,大家会时不时地在线下见面,一起喝茶吃饭下棋,搞过几次棋社的比赛,甚至还一起去外地旅游过1-2次,现在回忆起那段时间,真是挺快乐的,纯粹就是一帮真心喜爱围棋的年轻人,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

不知道现在交大还有没有这个纵横棋社,如果还在的话,我当时可是创社元老之一啊,嘿嘿。

比起在网上下棋,我更喜欢线下跟对手面对面坐着对弈,古人下围棋还有种文雅的说法叫“手谈”。手里捻着一枚棋子,“啪”的一下把它拍在木棋盘上的感觉,是在网上下棋无法体会的。

不是有个说法是1万小时定律吗?就是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高手,要花1万个小时去练习。我觉得当年我在围棋里花的时间,肯定不止1万个小时了,但这也并没有让我成为围棋高手。

我那时为了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还去参加过一次上海市的正式围棋定级定段赛。

业余围棋的等级是这样的,最低20级,就是基础为零的初学者,然后往上一直到1级,过了1级就是业余1段了,算是有业余段位的人了,差不多在业余围棋里面算是有所小成的水平了吧。

然后再往上就是业余2-5段,如果有4-5段水平就是生活中的业余高手了,如果达到强5段的水平,基本上可以去市级或省级比赛拿个名次了,再上去还有业余6段,不过全国可能也没几个人,6段水平可以拿到全国业余比赛的前几名了。

至于职业的又是另外一套标准了,简单来说业余里面的顶尖高手,可以跟职业初段水平的勉强一较高下吧,跟职业高段的可以差2-3子的“让子”水平,也就是职业的可以让业余的先走2-3个子,然后再开始下,那是非常大的差距。

我那次参加的一次正式的升段赛,报的是2段组,记得每个参赛选手需要在1天内下7盘棋,好像是如果7盘里能共计赢5盘就可以升段。

我记得当时的对手几乎90%以上都是10来岁或10几岁的小朋友,成年人没几个,比赛就在一个普通学校里举行,大家坐着教室里一对一下棋。

第一盘应该就是随机抽签,首盘下完以后,分为胜者组和败者组,然后胜者跟胜者下,败者跟败者下,以此类推。这样的赛制保证了你的水平如果越强,每次遇到的下一个对手也会越强,就是如果你已经连胜3场,你遇到的下一个对手也是连胜3场的棋手。

比赛是计时的,每个桌子上有一个计时钟,下完一步要按一下,记得是每方30分钟的快棋吧,这可能也是我唯一一次用正式棋钟下棋的一次经历。

我当时的战绩还不错,连续5战全胜,就直接升段了,后面2场也不用下了,算是升段成功,后来拿到了中国棋院颁发的业余3段证书。

比赛中有一个小插曲,这么多年后我还记得,当时可能是第3盘还是第4盘吧,对手是个小男孩,他下到一半可能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低声跟我商量说:“你让我赢好不好?”。呵呵,现在想来真的是很有趣,那个小孩子可能非常渴望升段吧,不过后来我没让他,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升段成功,不成功的话会不会回家被爸爸打屁股。

业余3段怎么说呢,算是在所有业余围棋爱好者里面中等偏上一点的水平吧,属于正态分布偏右一点的地方。我估计大部分自学围棋的爱好者,如果不是从小跟着老师学棋,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最终水平大致在2级-2段这个最普遍的范围之间。

不过,后来我一直没有再去参加更高级别的升段赛,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不想再跟一大堆小孩子下棋了吧,似乎感觉作为一个成年人去参加这样的比赛就占用了一个学棋小孩子的名额有点过意不去,而且万一要是去打更高级别的比赛,输给那些小孩子,那就太没面子了呀,呵呵。

后来,对围棋的爱好,一直长期伴随着我,除了看围棋书和杂志,我会关注当时所有的围棋比赛新闻,会经常看电视里的围棋比赛直播和讲解。后来除了IGS,国内也有了对弈网站,我记得有TOM围棋,弈城围棋什么的,记得那时我每天晚上会在电脑里跟人杀上个1-2盘。

甚至于后来我的女儿出生,我给她起名,也放了个“棋”字在她的名字里,我当时对围棋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

一直到后来,我们一家三口移民国外,生活环境的重大改变,似乎慢慢冲淡了我对围棋的热爱,新的城市找不到可以面对面下棋的朋友,最多也只能在网上下下棋。

再后来由于找工作,适应新的工作和学习,再加上又有了一些其他新的兴趣爱好,我接触围棋也越来越少了,慢慢地几乎不下棋了,也不太关心围棋新闻了。

然后前几年比较大的一个新闻,就是人工智能围棋AlphaGo的横空出世,彻底的碾压了人类的职业棋手,也充分说明了人类对围棋几千年的研究,或许真的只是窥探了围棋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已。现在的职业围棋,就跟多年以前的国际象棋那样,人类早就下不过AI了,大家都是在跟AI学习。

我家里仍然有一副当初从中国带来的围棋棋具,但我已经好多年没有摸过了,本来我如此热爱的,以为会是伴随我的终身爱好的围棋,没想到在我的生命中慢慢的淡去了,有时候我想到这个不禁也会感叹和唏嘘一下。

但不管怎样,围棋曾经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深深热爱过的东西,就仅以此文,纪念一下我和围棋的故事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