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听了一个podcast,谈到了“自由”这个话题,颇有感触,马上就有点冲动想写点什么。
起因是最近发现一个新的podcast – 不止读书。
听了它的2-3期节目吧,觉得还不错,今早刚听的这一期名字叫:“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没落的生活才揭示生活”。
播主魏小河访谈了周慧,一个最近刚刚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的作者。她的书名就叫《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是一本散文集。
作者周慧的经历很特别,她跟我一样也是70后,在湖南的小地方长大,18岁就离家打工,然后在深圳做了不少年的各种普通办公室文职工作。
在2014年由于一个偶然的离职,使得她搬到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子居住,这一住就住了10年,一直独居到现在。(很巧我也是14年裸辞至今10年)
在10年独居期间,她只是靠很少的钱过着简朴的生活,陪伴她的大部分时间就是阅读和写作,还有健身。因为她自己说她没有多余的钱去做别的事情,甚至回趟老家还要姐姐赞助路费。
她在podcast里淡淡地说着她的虽然平凡,朴实,孤独,甚至于有时候经济窘迫,但是自由懒散的生活。
当被问到“自由虽然好,但自由的背面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这样说:
“自由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有句话是谁说的忘记了:“人为了逃避自由,可以什么都做。”
当彻底的自由降到你的身上之后,就是一种负担。
我有篇文章里写过:自由就是,你所有的时间都是你的,你要拿东西去填它。
如果你在职场,ok,工作填它,8个小时,加上通勤10个小时,对吧?我可以说这是有借口的,我这个每天10个小时都不是我自己的,我身不由己。
回到家,有家庭的话,有父母,有孩子,有伴侣的话,你都要花时间去陪伴。那你可能留给自己的,每天1-2个小时,这还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他们可能会觉得,像如果这样一个状态,会觉得自由。。自由好好啊!这么的自由,你多幸福啊。
当你全天都是自由,当你365天乘以24小时的话,当我把村里所有路都走完了,所有海都看完了,四季也都经历过了。你所有的每一天都跟上一天是一模一样的时候,自由就是一种负担。
你就得为自己负责,你没有任何借口,你没有地方躲。”
–
就是这段话,一下子击中了我,非常有感触。
因为我可以理解她。
虽然我不像她那么极端,住在小山村里,又是独居。我住在大城市,而且有家庭。
但是从她对自由和时间的描述这个纬度上,我完全可以理解她,我会有共鸣。
我理解当一个人不需要工作,脱离了主流社会,每天24小时,乘以365天都是她自己的时候,就这样过了很多年的日子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不止一次有人说羡慕我提早退休的生活,但是你可以来试试看过几个月这样的生活,再决定要不要羡慕。
你会突然每天多出了很多很多时间,多的有点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一点点自由是大多数人向往的,但完全的自由是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
当给你完全的自由,大部分人会觉得无聊,会觉得寂寞,会觉得惶恐,甚至可能会焦虑,会害怕。就像刚才那句话说的 “人为了逃避自由,什么都可以做。”
而且你会没有借口,你会无处可躲。
我看到不止一次,在网上有人说类似这样的话:“我就算有钱也不会考虑退休,因为退休以后太无聊了,能干什么呢?” 诸如此类的说法。还有很多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积极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有多忙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觉得自己是个重要的人,有价值的人,被需要的人。
当你脱离了工作和社会,你会不再被需要,不再被记起,你逐渐从群体里淡出,从社会里淡出,从朋友圈淡出。。。。
最后,像她的书名那样:认识你的人都慢慢忘了你。
听了这些,了解了这些,你还想要追求所谓的“自由”吗?
周慧还说:“我觉得阅读和写作是把我从平常的孤单生活中拯救出来的一个办法。”
我也很认同,虽然我每天也花很多时间打游戏,和做一些别的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每天的阅读和时不时的写作,会让我感觉有一种充实和满足的感觉。
当然还有跟家人相处,这点我或许比周慧幸运一些。她也在podcast里谈到,她有时也渴望亲密关系,但是经历过了一些以后,找不到她想要的灵魂伴侣,她曾经认识过的男人,除了说明书,什么书也不看。而且到了她这个年纪,她已经无所谓了,她觉得不会再去喜欢别人,别人也不会喜欢她了。
Podcast里还谈到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和她的这些年来的想法和感受,我也都挺有同感的。她其实是个非常躺平,非常懒散的人,比我躺平和懒散多了,包括这次出书的经历也是很机缘巧合,她虽然喜欢写作但其实以前根本没有出书赚钱的想法。
这样的人真的太特别了,能够自己跟自己在一个小村子里独处10年,我在想这个女人得有多么强大而又坚强平定的一颗心。
我挺想拜读一下她的新书,不过估计在澳洲是买不到的,对于这样一个作者,如果我上网找盗版会觉得良心上过不去,或许等我今年回国再去买一本正版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