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在明知被动收入不够的情况下,还是提早退休了?

我在最开始设定提早退休的目标的时候,是打算根据通常的 FIRE 4%的原则,把我的股票portfolio 做到 100万澳元的规模,这样我估算差不多每年有 4万的被动收入,就可以实现一个“低配FIRE”。

对很多家庭来说,拿4万的被动收入过日子,简直是低的离谱,但这个东西见仁见智,关于这个我也曾经写过: 财务自由需要多少钱?

一方面是 100万这个数字,正好凑个整数,本身感觉就是个里程碑的数字。另一方面,我的估算就是我的家庭平时的日常开销,差不多就是4万左右一年。当然,这个4万一年的家庭开支,是在还清房贷的情况下。

但是,其实我在去年,23年年底大概11月份的时候,就决定彻底什么工作也不做,宣布退休了,连本来仅有在做的每年1万刀左右收入的part time工作也放弃了。

而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达到原先设定好的100万的目标,就迫不及待的宣布提前退休了。

算了算,我们现在股票+比特币这2项资产加起来一共有90多万,(去年退休的时候更少一点,但今年上半年比特币涨了不少)离100万还差了一点。

分红的被动收入的话,这个财年的具体数字我还没具体算过,应该是有3万多,离4万的目标也有一些差距。

那为什么我在明知没有达到目标的被动收入的情况下,决定提早宣布FIRE了呢?

我想了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1,我天生就是一个性格比较懒散的人

我马上就到知天命之年,应该算是对自己的个性非常了解了。我知道自己是个一向不太求上进,得过且过的人。从小学习是这样,后来工作了也是这样。小时候算是有点小聪明,成绩还算不错。工作了以后运气还不错,也算混的可以。

可能我天生就非常具备“躺平”的体质吧,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词。

“躺平”一词其实听起来还不算太坏。如果是我爸妈来评价我的话,多半会用“懒惰”和“没有上进心”来形容。

其实一直到现在,他们对我“年纪轻轻”就决定不工作,是不太理解的。

虽然这个最后的part time工作,可能只占用了我和老婆大概每周4-5小时的时间,但由于这个工作的时间不受控制,不是我们想什么时候去干都行,所以有时还是会给我们造成生活上的一些麻烦,只要做就必须风雨无阻的去干这个活。

因此,哪怕连这加起来仅仅每周4-5个小时的工作,我也不想做了。我老婆一向是个性子比较随和的人,既然我不想做了,她也没有太大意见。正好去年年底,打算回国度假一个多月,就乘这个机会把它结束了。

从此夫妻两人齐心协力,彻底躺平,变成无业游民。😅

2,我们已经习惯并适应了半退休的生活,只差最后“临门一脚”了

过去的好几年,我们家一直就是处于半退休的低收入状态,从最初每周大概工作10-20小时的状态,到后来越来越少。虽然有些零零碎碎的part time收入,但总体是很少的。

我以前不知道,其实是早已不知不觉,用现在的一个比较 fancy的说法,进入了一种叫 Barista FIRE的状态。

我们已经习惯了过一种比较低物欲,低消费的生活,也完全没有要升级大房子,换新车之类的想法。

好吧,其实我老婆是有换大house的梦想的,但我跟她说悉尼不可能了,要不考虑搬去别的地方,比如黄金海岸,那里的house便宜。在悉尼买大house其实咬咬牙硬着头皮也买得起,但会意味着我们的钱会急剧减少,而且我要重新回去工作,做苦逼打工族,这个事情,杀了我的头也是不干的。而她又不肯为了换大房子搬去黄金海岸,于是不了了之。

不过对于旅游度假,我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基本上每年会出去玩1-2次。后来covid来了,使我们原本日本旅游的计划泡汤,之后就好几年没怎么出去过,也变相省钱了。

最后, pull the trigger,无非也就是少了最后每年仅剩的1万刀左右的收入罢了,不是什么很剧烈的改变。

3,虽然现在被动收入还不太够,但我还有2套投资房的资产

前几年陆陆续续已经卖了4套投资房,现在还剩2套。只要再卖掉其中任何一套,我回笼的资金,就可以投入股市,让我的股票资产轻松达到100万这个数字。

我现在不想卖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现在悉尼乃至整个澳洲的公寓楼市场不太景气,在不是非常缺钱的情况下,我还不是很想把它们脱手。总想等一个更好的时机。

事实上,悉尼的公寓楼市场,在最近的7-8年都不太景气,甚至是跌了一些的。很多公寓,如果是在当初的市场高峰2016-17年买的话,现在很多是亏本的。

还好,我现在手上2套,其中一套买的比较早,小赚了一些,另外一套买的晚的,现在脱手的话,如果算上买进卖出的成本大概打平,不赚也不亏吧。还不算太糟糕。

4,我觉得我们两个人这辈子的钱,大概率是够了

FIRE 4%的原则,不是金科玉律,不可打破的。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能不动本金当然最好,但没有人规定不可以动用本金。

4%其实是一个非常保守的策略,它能够保证极大概率你一辈子不会把钱都花光,但实际上测算结果里,有不少年份是可以做到30年后本金远远超过原来的初始本金的。

所以我要是生活费用不够的时候,就动用一些本金贴补进去也未尝不可。

再加上,我们有一些现金储备,虽然不算很多,但应该可以让我们在被动收入不够的情况下支持至少2年吧。在我和老婆在上海还有房产,退一万步说,我们哪怕把现在的钱全都花光了,大不了就把房子卖了,肯定不至于饿死。

总之,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哪个时间点,一个人会觉得,OK,我这辈子的钱够花了,不需要再挣了。

我在2022看过的一本书,叫 “Die with Zero”,在这方面让我对人生规划的观念看法有了一些不小的影响。

总之这个话题可能有点大,或许以后有机会单独来聊一聊。

以上,大致就是我的想法,本来应该只是长久以来在脑子里的一团比较模模糊糊的概念,去年我自己也想过几次,但是这次写下来,似乎把自己的思路也通过文字整理了一下,感觉挺好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