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又去了个新的地方打球,见了个新球友,是在Fackbook上勾搭上的。
上周我在一个FB悉尼网球群里发了个帖子,征工作日白天可以打球的球友。
结果有3个人私信我,这是其中一个。
本来上周5就要约的,结果他说感冒了,所以推迟了一周,约了今天上午。
去了他家的小区,不但有免费网球场,竟然还有2个!太过分了,羡慕嫉妒恨,呵呵。
球场只对小区内部业主开放的,悉尼好像这样的带网球场的小区还不少,我另外一个最近常打的球搭子也住在类似的小区。
到了那里,刚停好车,小伙子就来了,看起来30出头,挺年轻的,中等身材,干练精瘦。
之前在FB上看他的名字,我猜不出来是哪个国家人,感觉很可能是东南亚,反正肯定不是一个欧美人的名字。
见面后一聊,他说自己是马来西亚人。
他问我是哪里人,我说中国人,他后来就跟我改口讲中文了,因为他中文也讲的很好。
双方拉了拉球,感觉小伙子打的不错,拉球挺稳的,发球也有点猛。
然后我们打了一个 set的友谊赛,我 6-3 赢了。
赢得也不是很轻松,其实之前比分咬的还是挺紧的,记得好像开局是 1-1, 然后我破发了他一个 game,比分2-1,接下来就是互相保发,一直到 4-3,差距并没有很大,我一直也就只有1个破发的领先优势。
接下来我保发 5-3,最后一个 game他没有把握好,我感觉他后半盘信心有点下降,最后被我破发 6-3拿下。
网球这个游戏,有时候不仅仅是技术和体力的较量,也是心态上的博弈,往往看谁能咬牙坚持到最后。
打完球以后在喝水休息的时候随便聊聊,小伙子说他平时 work from home,所以有时候白天有空打球,还问我是不是也是 wfh,我稍微犹豫了一下,说:“是的。”
不过我们后来还是以聊网球为主,也没有互相仔细问具体是做啥职业的。
经常,我发现被人问到是做什么职业的时候,感觉挺难回答的。
我在辞去全职工作不做IT以后,被人问这个问题,我一般就还是告诉别人我是做IT的,只是时间比较自由。
但是,后来经常要这样说谎,下次碰到同一个人还要圆谎,我也觉得挺麻烦的。
最近1-2年,我再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就直接跟人说:“我已经退休了。”
不过,这样回答也有问题。
往往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表示有点惊讶和不知所措,因为这不是一个别人会期待从一个看起来不是退休年纪的人,口中得到的答案。
首先,我的确比澳洲规定退休年龄,提前了差不多整整20年退休了。
算是比大部分人早吧,要知道,在澳洲这个土地方,你平时经常可以见到那些看起来已经70岁+的人还在各行各业工作。
再加上我这个人的外表一直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小不少,这个问题实际上一直对我很困扰,因为我在20几30岁的时候,经常被人说看起来像高中生,弄得我上班了以后很尴尬,似乎显得我一直是个毛头小子,很不成熟似的,很不喜欢这一点。
不过现在年纪大了倒成为优势了,再加上头也不秃 (这要感谢我老爸的基因),白头发虽然有几根但不明显,经常打球锻炼,也没有中年男人啤酒肚。
平时出门带付墨镜,穿个套头衫,一双运动鞋,别人经常会猜我的年龄会比我的实际年龄小很多,甚至有时会少说10岁左右,不过当然我也有自知之明,或许是别人对我的客套恭维也未可知。
所以,当我跟人讲,我已经退休了的时候,别人的第一反应,经常是不知道怎么接下这个话茬,双方会沉默一阵。
同样情况我碰到过好多次。
我猜别人当时可能的心理活动:他说他退休了,究竟什么意思?他看起来远远不像是退休的年纪呀?
绝大部分人,不会继续接着问:“你为啥退休了?”
我碰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只有一个人,后来接触了几次熟悉了以后,才来问我这个问题。我也就如实告诉他了。
反正也就挺尴尬的。
所以,我今天不知道为啥,就又改变了说法。我就顺着他的话说:”我平时在家工作,工作时间很灵活,所以经常可以白天出门打球。”
我感觉这样讲,或许对双方感觉都比较正常自然一点吧,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反正我们也就是第一次见面的球友而已,随便编一下也无所谓。
后来,我在开车回家的时候,还在想这个问题。
就是,好像我们这个社会,职业这个东西,对一个人来说,好像真的满重要的。
绝大部分人,都是被ta的职业所定义。互相介绍的时候,都会说,我是做什么什么的,别人也就对你这个人打上了标签。
哦。。。他是一个销售经理;她是一个老师;你在别人的心里往往有一个职业标签。
像我这种中年无业游民,似乎就缺少了这样一个身份标签,和社会认同感,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可能最近1-2年才渐渐的习惯。
打完球,路过家中国餐厅,心血来潮点了个Pad Thai $13,味道马马虎虎,还有点酸不拉几的,泰国菜应该是比较甜口的才对,反正感觉不是很正宗,下次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