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朋友决定入籍了

前两天某个下午,没啥事约了个朋友出来喝咖啡,聊聊天。

我跟这个好朋友几乎无话不谈,两个中年老男人,在一起聊聊家庭,聊聊房产,聊聊旅游,聊聊游戏,自然而然也又聊到了我们共同关心的,要不要加入澳洲国籍的话题。

以前我也写过好几次这个话题,比如:

继续阅读“一个好朋友决定入籍了”

为啥我不放钱进Super

好像以前从来没写过关于Super(澳洲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东西,但是总是被人问过几次关于Super的问题,我也没怎么回答过。

因为我对Super这个东西,说老实话真的并不是很关心。

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的Super账户里没多少钱,也就一共几万澳刀吧。老婆的Super账户更少,因为她自从来澳洲以后就没怎么上过班。所以我们2个人的super加起来,只是我家总投资资产的一个零头。

继续阅读“为啥我不放钱进Super”

2024上半年,我家的收支情况小结

从今年2月份开始记账,到7月底正好半年了。

首先表扬自己一下,能够坚持了半年每天记账这个事情。任何事情,其实只要认真去做,想做,都不难。

说难的,或者没空的,其实多半就是自己不想做。

继续阅读“2024上半年,我家的收支情况小结”

看来我老婆活到100岁问题不大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张图,退休年龄和平均死亡年龄的对比图。左边是退休年龄,右边是平均死亡年龄。

这个数据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不知道,相信应该是经过一些统计数据得出的结果吧,但随便看看就好,不要当真。

不过按照这个表格来看的话,好像每早退休一年,预期寿命就可以多活一年呀。

继续阅读“看来我老婆活到100岁问题不大”

为什么我在明知被动收入不够的情况下,还是提早退休了?

我在最开始设定提早退休的目标的时候,是打算根据通常的 FIRE 4%的原则,把我的股票portfolio 做到 100万澳元的规模,这样我估算差不多每年有 4万的被动收入,就可以实现一个“低配FIRE”。

对很多家庭来说,拿4万的被动收入过日子,简直是低的离谱,但这个东西见仁见智,关于这个我也曾经写过: 财务自由需要多少钱?

一方面是 100万这个数字,正好凑个整数,本身感觉就是个里程碑的数字。另一方面,我的估算就是我的家庭平时的日常开销,差不多就是4万左右一年。当然,这个4万一年的家庭开支,是在还清房贷的情况下。

继续阅读“为什么我在明知被动收入不够的情况下,还是提早退休了?”

我对别人能否实现财务自由,一点兴趣也没有

我这些年写过不少跟财务自由有关的文章,可能给人一种错觉,我是拼命在推销一种关于“财务自由,提早退休”的信仰或是理念,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去大说特说一番。

但其实,现在我对别人能否实现财务自由,丝毫没有兴趣。

我想我比较喜欢介绍财务自由和提早退休的理念,无非就是一种人类天生的喜欢分享的欲望罢了。就好像我发现了一处美景,想叫别人也来看看;发现了一本好书,叫别人也去读读一样。

继续阅读“我对别人能否实现财务自由,一点兴趣也没有”

入籍 or 不入籍,这是一个问题。。。

昨天中午,和一个好朋友约了去Burwood吃饭喝咖啡,作为2个都已经提前退休的70后中年老男人,自然又聊起了养老的话题。

(顺便吐槽一下,现在物价这么贵了吗?中午吃一个普通的鸡肉香菇煲仔饭都要$22刀了吗?😭 )

他和我差不多时间来的澳洲,我俩都一直只是PR,没有入籍。

继续阅读“入籍 or 不入籍,这是一个问题。。。”

我作为一个澳洲PR的困局

我们一家三口移民澳洲也有10来年了,一直是PR身份,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入籍。是否加入澳洲国籍,永远没有一个明显最好的答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保留PR或是加入国籍,各有利弊,不可能两边的便宜都占了。

以前在工作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作为PR,似乎和加入澳洲国籍以后成为Citizen,不管在生活上或是福利上,并没有感觉到有太大的不同。除了一些政治上的权利义务的区别,不过对政治我们本来就从不关心。

继续阅读“我作为一个澳洲PR的困局”

我打算先交满15年上海的社保再说

自从移民澳洲以后,我就没有再交过上海的养老金和社保什么的。我自己在支付宝里查了一下,以前我工作的时候,一共加起来大概交了12年的社保,据说要交满15年,以后退休了才能有退休金拿,所以我至少还差了3年。

我有个在上海的表姐很热心的,前2年有一次不知道怎么,问起我有没有自己交社保,我说没有。

那个时候因为疫情回不去,不过她说她认识社保中心的人的,这个可以代办的,就去我父母那里拿了我们的身份证户口簿什么的,去帮我和我老婆都办了个什么“灵活就业”的自己缴费的社保,每个月从银行卡里自动扣钱。

继续阅读“我打算先交满15年上海的社保再说”